在今天(3月5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當前的重點是抓好“四項試點”,并積極穩妥擴大試點范圍。
在提及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時,李云澤說:“我們聯合國家知識產權局、版權局,計劃在創新活躍的地區先行先試,著力破解質押登記、評估、處置等‘老大難’問題,真正讓知識產權‘落地成金’,加快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當天下午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版權局印發
《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工作方案》
決定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
浙江省、廣東省、四川省、
深圳市、寧波市開展
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工作
記者采訪獲悉
2024年
全市專利及商標質押登記金額
511.06億元
深圳知識產權金融正在把
“知產”變“資產”
從“知產”到“資產”的跨越式探索
深圳市委金融辦常務副主任、市委金融工委常務副書記、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長時衛干表示,接下來將以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為契機,加快構建具有深圳特色的知識產權金融生態體系,持續打造最好科技創新生態和人才發展環境,并在以高質量科技金融服務助力打造科技創新高地方面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時衛干介紹,深圳市場主體活躍,科技創新氛圍濃厚,具備豐富的知識產權資源,在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服務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2024年,深圳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2.5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2.3萬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21年居全國城市首位。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2236.61億元、增長18.9%,連續9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研發投入強度達6.46%;其中,企業研發投入占比達93.3%,總量居全國城市第一。
如何讓“沉睡的知識產權”通過金融工具轉化為“流動的資本”?
深圳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保險、證券化等方面持續發力,打出“政策引導、服務支持、多方合力”組合拳,推動知識產權金融工作提質、增量、擴面。
2024年,全市專利及商標質押登記金額511.06億元、登記筆數1885筆,分別同比增長32.98%、65.21%,惠及企業1427家,其中融資金額在2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性貸款覆蓋企業1233家,占比86.41%;知識產權保險保費收入501.32萬元,提供風險保障5.14億元;新發行19單規模共38.62億元的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發行量和發行規模持續領跑全國。
此外,深圳還依托前海、河套等國家重大戰略平臺積極開展知識產權跨境交易、跨境融資試點。深圳知識產權金融的創新發展,將企業的“技術軟實力”切實轉化成“融資硬通貨”,有效緩解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初步構建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的“四梁八柱”
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要求各地圍繞完善知識產權金融協作機制、推進知識產權質押登記辦理便捷高效、加強知識產權評估體系建設、促進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升級、健全知識產權交易機制等方面,構建各具創新特色、運行良好高效的知識產權金融生態體系。
“深圳前期已經有良好的工作基礎。”時衛干向記者表示。
一是強化前瞻布局,知識產權金融惠企政策體系持續完善。相繼出臺《深圳經濟特區知識產權保護條例》以及知識產權金融領域專項扶持政策。構建“市+11區”兩級惠企政策體系,實施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保險、證券化補貼和風險補償政策,企業運用知識產權融資的積極性不斷提升。
二是強化服務提升,知識產權質押登記辦理更加便捷高效。全面推廣無紙化登記線上辦理試點,發布質押融資服務手冊,推動專利權質押登記辦理時限從5日壓縮至2日。實現知識產權擔保登記信息與央行征信系統互聯互通,打造“一站式”查詢平臺,創新舉措獲國家發改委推廣。
三是強化能力建設,知識產權評估體系逐步構建。支持銀行機構建立知識產權內部評估體系,著力降低評估成本,提高評估效率。推動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估值中心、深圳市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平臺開發相關評估工具,為金融機構知識產權評估開通高效便捷的綠色通道。
四是強化產品創新,知識產權金融服務不斷升級。發布深圳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和保險產品清單,落地跨境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專利權”質押融資、數據知識產權融資,以及針對跨境電商場景的海外知識產權維權保險、侵權責任保險等特色產品。首創知識產權證券化“深圳模式”,“發行多筆知識產權證券化”“打造知識產權證券化特色品牌”等入選綜改試點創新舉措獲國家發改委推廣。
五是強化平臺支撐,知識產權交易機制不斷健全。大力建設中國(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深圳)交易服務平臺、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深圳河套)國際轉化試點平臺、中國(南方)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等國家級平臺,并打造全市統一的融資服務信用平臺,為知識產權金融發展提供強大的基礎設施保障。
先行示范打造知識產權金融“標桿城市”
時衛干表示,接下來,深圳將以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為契機,進一步推動知識產權質押登記“一窗通辦”,讓企業少跑腿、快融資;逐步構建“深圳標準”評估體系,讓技術價值看得見、算得清;持續擴容金融服務“工具箱”,讓創新資本活水奔涌;不斷健全交易機制,打造 “評估—交易—處置”一體化市場;政銀企協同發力,先行示范打造知識產權金融“標桿城市”。
來源:深圳特區報
如有其它法律問題,請咨詢伍品網律師。